您现在的位置:中考苏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苏州中考网 作者:豆子飞翔 2013-02-17 16:43:45
九年级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九全第三课)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表现在: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点2: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 九全第三课)
1.地位、作用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3)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考点3: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应用 九全第三课、九全第七课)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成就既体现在我们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上,又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了解 九全第三课)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考点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了解九全第三课)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根本要求;(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考点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理解九全第三课)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考点7: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了解九全第三课)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考点8: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理解九全第四课)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③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做法: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②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③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考点9: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了解 九全第四课)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其影响: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②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③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3.实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4.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考点10: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九全第四课)
1.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
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②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必要性: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11:科教兴国战略(理解九全第四课)
1.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总之,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5)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3.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途径:
(1)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考点12:中华民族精神(理解 全第五课)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阅兵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二、核心观点
1.我们要正确认识基本国情。
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3.我们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4.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7.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三、典型例题
1.思想品德课上,小彤展示了关于“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如今的中国已不仅是简单的“世界加工厂”。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485.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162.3万件。而自主创新正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一个大国,强调的是步调一致,提倡的是万众一心,这13亿人的脚步要往前走,就能排山倒海,就能创造天下奇迹,战胜金融危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人均存款(元) |
外汇储备(亿美元) |
1978 |
3645 |
21.9 |
1.67 |
2008 |
30.067万 |
1.67万 |
1.95万 |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 “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的原因。
①从材料一中我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485.4万件,说明了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
②从材料一中13亿人万众一心,就能创造奇迹说明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有13亿人在党领导下的紧密团结,所以“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
③从材料二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存款、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为战胜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
(2)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是我们的责任。为了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实际行动?
(要求: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列举一条即可)
样例: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父母积极消费。鼓励失业的亲戚朋友,努力创业。努力学习,多看科普读物,培养创新精神等
2. 2009年“保稳定、保增长”成为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去年以来,南京市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教育投入总体也大幅增长,去年南京市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支出2亿多元,比上年增加23.1%。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今年前9个月南京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14.47亿美元,增长19.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市是如何做到“保稳定、保增长”的?
①南京市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在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说明我市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有利于增加投资的吸引力和经济的竞争力。有利于“保稳定、保增长”。
②教育投入总体大幅增长,说明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有利于迅速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保稳定、保增长”提供智力支持。
③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说明我市坚持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稳定、保增长”。
3. 材料一:中学生小刚和同学们在上网查找资料时,发现有人在网上恶意发布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帖子。他们非常气愤,在网上发帖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
材料二:面对金融危机,大学生、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
材料三: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憾的民族力量。”
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谈谈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政治:在网上发帖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
②经济:坚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弘扬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们劳动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③文化: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弘扬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有利于我们战胜困难与挫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
下页:九年级第三单元
2018年苏州各区中考分数线 | ||||
市区 | 新区 | 园区 | 吴中区 | 相城区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