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苏州中考政策指南   2017中考大事记   苏州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论坛热帖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苏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中国各朝代灭亡原因总结(2)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精灵严    2015-11-04 11:04:56

说两句

  •   6 魏晋朝(220年—266年)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灭亡原因:

      1、新魏主更换太快,后期太小,难以驾驭士族权臣;

      2、宗室权力被过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将领独大,夺权时曹魏皇室没有外援;

      3、司马懿太长寿,强大的司马氏家族兴起无人制衡。

      7 晋朝(265—420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之一。

      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265年—316年),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晋愍帝迁都长安,使少数民族乘虚而入,建立了十六个国家,3年后匈奴族首领刘渊攻克长安,俘晋愍帝,316年西晋灭,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317年-420年),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原因:

      1、统治集团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权力分散;

      2、白痴晋惠帝无力控制全局,导致宫廷实权派内斗,以及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3、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导致少数民族入侵(五胡乱华)。

      8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萧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萧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与我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胡化汉人所建。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

      五胡:匈奴、鲜卑、羯胡、氐、羌;

      十六国: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后凉(氐)、南凉(鲜卑)、北凉(匈奴)、西凉(汉)、前秦(氐)、后秦(羌)、西秦(鲜卑)、前燕(鲜卑)、后燕(鲜卑)、南燕(鲜卑)、北燕(高句丽、汉)、胡夏(匈奴铁弗)、成汉(氐)

      灭亡原因:

      (南朝)1、门阀势力各自为政,门阀与皇权摩擦争斗不断;

      2、受外来势力经常侵扰,经济受创,政权不是很牢固;

      3、部分皇帝昏庸残暴,荒淫奢侈,激起地方将领叛乱;

      (北朝)

      1、六镇(北魏贵族将领)之乱,引起了各族人民激烈的斗争;

      2、土地兼并严重引发社会矛盾,动摇国家(东魏、北齐)根基;

      3、权臣势力过大,皇帝年幼(西魏、北周)难以驾驭。

      9 隋朝(581年-618年)

      隋代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隋朝更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

      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隋朝灭亡为止,国祚38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唐朝与后世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清差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文帝与隋炀帝兴建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京师大兴城(今西安)和东都(洛阳)。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内属的东突厥等都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灭亡原因:

      1、大一统表面下的各种割据势力暗流涌动,统治基础很不稳固;

      2、门阀对科举制度不满,与敌恶势力勾结,对抗皇权;

      3、隋炀帝个人因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与滥用民力;但是,像搞科举、建东都、修驰道、凿运河、征高丽,都是苦在当代,功在千秋的。

      10 唐朝(618—907年)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等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进入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共历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

      灭亡原因:

      1、边患不断(如安史之乱、安南叛乱、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如李辅国等),党争内耗(如牛李党争);

      3、长年战乱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阻碍了经济发展,引起农民起义与外族入侵。
     

    2018年苏州各区中考分数线
    市区 新区 园区 吴中区 相城区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点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中考作文]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苏州中考指南

    苏州中考指南

    2015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苏州中考政策......[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签约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出 国 班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苏州中学

    苏州外语

    第二中学

    第五中学

    第四中学

    省实验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