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苏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心理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长江之水 2015-09-07 16:45:54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揭示学生行为偏差与家庭的关系——
青少年与父母接触越频密,其学坏的几率就越低。近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社会蓝皮书指出,职中学生比公办中学、民办中学的学生更容易学坏,究其原因,他们受到家庭的负面影响也比后两者要多得多。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社会学硕士孙慧建议,在亲子沟通方面,为人父母者不妨学习一些交流技巧,更好地用父母之爱滋养孩子。
非双亲家庭学生暴力倾向较严重
此次共有1532名广州市中学生接受调查,受访者的男女比例基本为1:1,有九成学生来自双亲家庭。
研究发现,职中学生各项偏差行为发生的比例均高于公办中学生和民办中学生。在户籍状况方面,外地农村户籍学生偏差行为发生的比例均高于广州本地户籍学生和外地城镇户籍学生。
生活在其他家庭结构、没有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中学生,偏差行为状况更为严重,其每项偏差行为发生比例均明显高于单亲或双亲家庭。生活在双亲家庭的中学生,其较为突出的偏差行为涂鸦(5.2%)、故意损坏公共财产(4.3%);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中学生其偏差行为主要为涂鸦(6.4%)、故意损坏公共财产(6.4%)、参与打群架(4.8%)、随身携带刀具棍子等武器(4.8%);而生活在其他家庭的中学生发生较多的偏差行为是涂鸦(13.8%)、有意地伤害动物(8.8%)。不难看出,生活在非双亲家庭的学生,其暴力倾向更加严重。
亲子互动频繁孩子学坏概率较低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部分孩子学坏?研究人员从学校、家庭及社区三方面入手分析,家庭因素是主导,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亲子互动频率以及家庭变故等。研究认为,父母与子女互动越频繁,未成年人发生偏差行为的频率越低。
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中学生偏差程度与其家庭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家庭经济非常差的中学生偏差行为程度比其他学生要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职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稍差于公办中学生和民办中学生,10.2%的职中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差。由此可见,家庭经济状况是导致职中学生与公办中学生、民办中学生偏差行为差异的原因之一。
从与父母的接触来看,住校生与走读生之间的行为偏差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住校生的偏差行为远高于走读生。
本调查还从与父母一起吃饭的频率来测量学生与父母的接触。统计显示,中学生一周内跟父母一起吃饭的次数与其偏差行为呈负相关,即一周内跟父母一起吃饭的次数越多,其偏差行为越少。其中,18.87%的职中学生经常不与父母一起吃饭,比例远高于公办中学生和民办中学生。不难发现,中学生与父母的接触程度与其偏差行为存在相关。职中学生与父母的互动较少,相处时间较短,更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从是否经历父母去世来看,没有经历父母去世的与有经历父母去世的中学生的偏差行为总分均值分别为1.15和2.54,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职中学生中有8.8%经历过父母亲去世,显著高于公办中学和民办中学学生。由此可见,家庭生活的负面经历是导致学生偏差行为的因素之一,单亲家庭的职中学生偏差行为较为严重。
吃饭变说教反而会有负面效果
事实上,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社会学硕士孙慧认为,家庭对青少年的引导,可以从金钱观、沟通技巧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入手。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可能从小接受父母比较多的消极的金钱观影响。”孙慧说,这些孩子的父母经常用语言向孩子展现生活的窘迫,可能还用一些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不好好赚钱以后境遇就会如何凄凉”等。这样的金钱观容易使孩子产生“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思想,会让孩子们难以抵抗金钱的诱惑。“更合适的办法是尽量少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并且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孙慧表示,虽然跟父母一起吃饭次数多的孩子不容易学坏,但如果把吃饭变成了说教,就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吃饭,只是亲子沟通方式的一种,目的在于多陪伴孩子。孙慧建议父母们可以多学习一些亲子交流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而在处理家庭重大变故方面,孙慧建议父母们为孩子寻求专业机构和人士的帮助,比如广州市团校青少年危机干预中心、高校心理辅导室以及驻校社工等。
你怎么看待这个结论?你家经常和孩子一起吃饭吗?
更多中学生心理文章:
2018年苏州各区中考分数线 | ||||
市区 | 新区 | 园区 | 吴中区 | 相城区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