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苏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心理 > 正文
来源:苏州中考网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3-06-09 15:44:44
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在长时间的紧张复习中,很多考生在疲劳状态下持续学习,长时间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大脑皮层某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甚至出现紊乱,已经达不到应有的兴奋点,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这是产生“高原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带来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学习效率下降、力不从心,本来已经掌握的内容难以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或者面对问题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考生父母要提醒、指导孩子科学用脑,不要长时间地学习同类性质的知识。因为长时间从事同类性质活动会使得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在一段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后,转向抑制状态,难以在短时间内激活,这时候必然会感觉学了半天也没有效率。比如,复习了半天数学之后接着马上复习物理,这样做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不同性质的复习材料交替学习,可以复习完了数学后看一看外语。这样交替用脑,使得大脑能较长时间处于一个适度兴奋的工作状态。
帮助孩子调整目标
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仍旧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就会产生失败或挫折感。失败的经验会让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感觉无能为力、丧失信心,从而放弃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尝试和努力。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人一旦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就会不断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件事你做不了,那个任务你完不成!”这会使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常想象自己失败的场面,并且不断夸大潜在的困难,暗示自己“我无能”,导致自己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努力。
要改变这种“习得性无助”,父母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小步子原则,将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经过孩子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可以达到的。在小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功体验,父母要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增强孩子的信心。
我们都有过长跑的体验,开始的时候,体力充沛,对自己也有信心,但是跑了一圈又一圈,眼看距离终点已经不远了,却感觉身体好像到了极限,多一步都跑不动了。如果就此止步,结果只能是失败。这时候,只要我们咬紧牙关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下,跨过这一点,所谓“极限”的感觉就会消失,就能胜利到达终点。中考复习也是同样,不管“高原现象”带来的烦恼有多少,它都不是学习的极限。父母要引导孩子把“高原期”看做是“缓冲期”和“调整期”,增强孩子的信心,积极应对,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平稳顺畅地度过这个“心理高原期”。学业成绩和心理素质都将从此跨上一个新高度。
2018年苏州各区中考分数线 | ||||
市区 | 新区 | 园区 | 吴中区 | 相城区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