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苏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中考网原创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2-06-07 15:58:17
2、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他们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内容: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仅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评价):①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二)古代文化专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①华夏族的形成: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族。
②华夏之祖: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①西周的分封制: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②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最大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着名的青铜器还有四羊方尊等。
③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④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一核心措施,推动秦国封建化的进程。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中华文明的勃兴
①文字的演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或铭文→大篆→竹帛书
②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③编钟: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时期整套编钟(由青铜器组成)最为珍贵,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A、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B、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E、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改造和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⑤百家争鸣
A、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着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墨子: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相友爱,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C、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等,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与孔子一起合称“孔孟”)
D、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提出“无为而治”(与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一起合称“老庄”)
E、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018年苏州各区中考分数线 | ||||
市区 | 新区 | 园区 | 吴中区 | 相城区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